宏观动态跟踪报告:中秋国庆消费复苏势头如何
平安观点:
2023 年中秋国庆双节相逢,宏观何国内迎来8 天长假。动态假日期间消费需求得以集中释放,跟踪国庆各项数据更能折射出真实消费能力。报告本篇报告重点关注假期期间国内旅游、中秋出行及商品服务各项消费表现,消费以期寻求消费复苏的复苏线索。
假期国内旅游收入明显恢复。宏观何以2019 年为基准,动态2023 年中秋国庆假期期间,跟踪国庆旅游收入的报告恢复率为101.5%,强于今年五一及端午假期。中秋其中,消费人均旅游支出恢复至2019 年同期的复苏97.5%,在2020 年以来的宏观何主要假期中表现最强,是旅游收入加速恢复的原因所在。人均旅游支出的提升离不开国内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改善,也因黄金周假期较长,长途旅行明显增多。
假期消费复苏势头较好。1)商贸零售较快增长。据商务部监测,假期前七天全国重点监测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9%,其中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近两成,汽车销售同比增速约7%。2023 年春节黄金周、国庆黄金周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分别增长6.8%、9%,以此推断,2023 年社零增速或在7%-8%的区间。2)商品消费加速恢复。结合9 月PMI 和高频数据,商品和服务消费已有从分化走向弥合的迹象。一是,据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发票数据,中秋国庆假期商品消费同比增长21.6%,略高于服务消费20.9%的增速。分项中,家居类消费快速增长,家具零售、陶瓷石材装饰材料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1.3%、32.3%。二是,快递包裹较快增长,网上实物消费热情不减。中秋国庆期间邮政日均投递量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133.9%,与2022 年同期相比增长18.7%。3)服务消费维持强势。一是,旅游及相关的住宿餐饮是服务消费的主要带动力量。据国家税务总局数据,中秋国庆假期期间旅游游览服务、旅游饭店、露营地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 倍、1.3 倍、1.5 倍。二是,营业性演出收入较2019 年同期增8 成,表现远强于电影票房。中秋国庆假期期间,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20.05 亿元,较2019 年同期增长82.6%;国庆档电影总票房为27.34 亿元,约为2019 年同期的61%。
假期客流继续恢复,但成色稍逊于五一及端午假期。1)跨区域人员流动规模:较2019 年同期增近2 成。交通运输部统计的跨区域人员流动量既包括全国营业性旅客运输人数,又包括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出行。2)旅客发送总量:较2019 年同期低3 到4 成,恢复程度弱于五一及端午。疫情后,更多居民倾向于私家车出行,使得公共交通出行规模趋势性下行,这是交通运输部两个不同口径数据差异的原因所在。3)地铁客运量:二线城市市内交通客流表现强于一线城市,或因其旅游带动效应更强。4)出入境客流:恢复至2019 年同期的8 到9 成。5)全国重点旅游景区、全国重点购物中心的平均客流指数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26.98%、减少2.43%,同比表现弱于春节以来主要假期。